《力学学报》
内蒙古科学家阿拉坦仓破解宇宙天体力学数学难
阿拉坦仓
他是我国最年轻的数学家之一,从数学算子理论角度推导出了无穷维哈密顿系统,证明了天体宇宙观的恒定发展本质规律。他是国家教育部数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主持国家级精品公开课《行星运动与常微分方程》,任“美国数学评论”评论员, 《太平洋应用数学杂志》和《蒙古国数学学报》的编委。他是优秀的蒙古族数学家阿拉坦仓。
阿拉坦仓(中)和他的无穷维哈密顿系统创新团队。
对话阿拉坦仓,他并非刻板“学究”
阿拉坦仓1963年2月5日出生于兴安盟科右前旗察尔森镇好田嘎查,中共党员,博士生导师,二级教授。现任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副院长,曾任内蒙古大学图书馆馆长、内蒙古大学教务处处长。
走近阿拉坦仓,他俊逸帅气,思维缜密,幽默诙谐,举手投足中表现出一种历经岁月积淀下来的睿智与淡定,完全颠覆了记者想像中的“学究”形象。
虽是第一次相见,却让人感觉非常亲近与舒服,谈起数学,他的脸上立刻飞扬着光彩,数学与宇宙,数学与哲学,数学与教育,数学与做人,在他看来世界的万事万物都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他完全融化在了数学之美中。
讲到数学与哲学的相通处,阿拉坦仓说:“比如数学中的充分必要条件告诉我们分析问题应该考虑两个方面,这与辩证法的正反两个方面一样辩证地考虑问题是一致的。哲学中量变质变定律对应的是数学1/n无穷小的数加到一起会是一个无穷大的数,引用到如何做人方面,就是‘勿以善小而不为,勿以恶小而为之’了,用一句蒙古族谚语说就是‘时间长了,牛车终会赶上兔子’。”
记者注意到,当人们表扬阿拉坦仓学术上的成就以及教学中的造诣时,他从来都很谦逊,说自己还差得很远,还得继续努力,但是人们说他是个好人,他会欣然接受,他说:“我确实是个好人。”
阿拉坦仓对研究生既严又好,他是每个学生的朋友,他让学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,鼓励他们在科研中要坚持坚持再坚持,因为任何科研成果都不是轻而易举能得来的。他绝不轻易批评学生,但要求学生该做的东西一定要做到。
工作中,阿拉坦仓与同事或部下的关系也相处得非常融洽,遇有同事或部下做错事的时候,也跟他们不直接发生冲突。他认为人们做错事一定事出有因,他会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,分析客观原因,真诚地说出他们的错误,以及这种错误导致的严重性。
阿拉坦仓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做个好人对自己的益处。“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科研与教学更能出成绩。”他说。
博览群书的阿拉坦仓。
了解阿拉坦仓,困境中更要坚毅乐观
阿拉坦仓出生在一个普通的蒙古族家庭,父母育有9个孩子,他排行老六。家里生活非常艰难,粮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,每逢这个时候,父母就会让小小的阿拉坦仓到邻居或亲戚家去借粮度日。
干农活的日子,让阿拉坦仓体验到了什么是苦,夏天,烈日当头,皮肤被晒掉一层又一层,冬天,寒风刺骨,他穿着单薄的衣裳,手和脚都被冻伤,痛痒难忍。家里生活虽苦,但是父母却非常开通,他们宁可自己吃苦受累,也要送孩子们去上学。父母的善良、勤劳、智慧以及乐观的生活态度,浸润和影响着阿拉坦仓,让他感受到了存在的幸福,也造就了他坚毅、不服输的性格,他幼小的心田早早刻下了这样的奋斗目标:“要改变这一切,一定让父母过上好日子!”
上学是阿拉坦仓最愉快的日子,比起在地里干活儿,他感觉学习太轻松了,什么都一学就会,成绩总是全校第一。下学后他得帮着家里干活,不然家里没法生活下去,学也上不成了。他渴望学习,干完活儿,为了不影响第二天上课,他一个人会摸黑走15里路回学校。空闲的时候,他就跑到知青点听那些来自北京、天津、上海等地的大哥哥大姐姐讲故事,讲外面的世界,讲各种文化知识。就在那个时候,他懵懵懂懂地知道了数学,并对数学有了莫名的兴趣。
真正将阿拉坦仓带入数学殿堂的是他的大哥德力格尔仓。他考入察尔森中学读书时,当数学老师的大哥做了他的班主任,大哥以他的智慧和学问把他引进数学的大门。“物理和化学是实验科学,农村没有条件,而数学不用做实验,也不需要很多钱,这是我选择数学的客观原因。”他选择了走数学这条路,一走就上了瘾。
上一篇:为了做出更好吃的藕粉,他们用上了流体力学和
下一篇:没有了